描述

草地贪夜蛾入侵我国,对付玉米“幺蛾子”我们有办法!

浏览: 作者:丑丑指尖 来源: 时间:2019-07-30 分类:大田栽培技术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发布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名单,暂定应急用药时间自2019年6月3日至2020年12月31日。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发布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用药名单,暂定应急用药时间自2019年6月3日至2020年12月31日。

通知提到,草地贪夜蛾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农业重大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甘蔗、高粱等作物,已在近100个国家发生。2019年1月由东南亚侵入我国云南、广西,目前已在18个省(区、市)发现,严重威胁我国农业及粮食生产安全。鉴于目前我国无防治该虫的登记农药,根据《农药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农业农村部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应急用药措施。

《通知》要求,要明确应急用药产品范围,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推荐药剂,推荐给农民使用。加强应急用药监督管理,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督促企业、经营单位建立生产销售台账,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并依法严肃查处涉嫌假冒伪劣行为,确保农药产品质量。


《通知》强调,要强化应急用药指导服务。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加大培训力度,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选择用药产品,科学确定使用时期、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严防长残留农药造成农残超标。加强使用安全风险和药效监测,一旦发现作物药害、使用效果不佳等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并上报农业农村部。


 草地贪夜蛾识别与应急防治技术


草地贪夜蛾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防控难度大的特点。2018 年在非洲造成 高达 3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全球预警的重要农业害虫。2019 年 1 月 13 日确认传入我国云南省,截至 5 月 10 日已在我国 13 个省份发现。专家分析预测,草地贪夜蛾将从我国华南玉米区向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及西北、东北玉米主产区等地蔓延,有可能形成局部虫灾。

一、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 32 ~ 40m m , 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具环形纹和肾 形纹,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浅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

幼虫:一般有 6 个龄期,体长 1 ~ 45m m , 体色有浅黄、浅绿、褐 色等多种 , 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 4 个呈正方形排 列的黑点,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 Y 形纹。

卵:通常 100 ~ 200 粒堆积成块状,多由 白色鳞毛覆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 化前渐变为棕色。卵粒直径 0.4m m , 卵高 0.3m m。卵多产于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 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适宜温度下,2 ~ 3d 孵化。

蛹:被蛹,体长 15~17m m,体宽 4.5m m , 化蛹初期体色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及黑 褐色。常在 2 ~ 8c m 深的土壤中化蛹,有 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

草地贪夜蛾无滞育现象,适宜发 育温度广,为 11 ~ 30℃,在 28℃条件 下,30d 左右即可完成 1 个世代。雌、 雄虫均可多次交配,单头雌虫可产卵块 10 块以上,卵量约 1 500 粒。在玉米上,一至三龄幼虫通常隐 藏在心叶、叶鞘等部位取食,形成半透 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 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 害;四至六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 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 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也会 钻蛀心叶、未抽出的雄穗及幼嫩雌穗, 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苗期严重 被害时生长点被破坏,形成枯心苗。

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新型高效低毒药剂喷雾防治。防治指标:玉米田苗期被害株率大于 10%,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大于 30%,穗期被害率大于 10%。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推荐及国外应急防控该害虫的化学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等。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科研团队通过室内药效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防效较好的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 酸盐等化学农药以及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